首页 > 攻略资讯

战舰世界敦刻尔克任务,战舰世界收集敦刻尔克完成有什么奖励

发布时间:2023-08-16 来源:蚊香手游网 作者:网络

这是一篇战舰世界敦刻尔克任务的详细内容,可以帮助玩家解决很多游戏中的遇见的问题,包括了战舰世界收集敦刻尔克完成有什么奖励,如果你也在玩这款游戏,不妨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有什么区别
  2. 战舰世界收集敦刻尔克完成有什么奖励
  3. 电影敦刻尔克中,海军指挥官半夜应该睡在哪儿
  4. 敦刻尔克大撤退搬上荧幕,脑补这一历史事件,究竟发生了什么
  5. 1940年5月,德军为什么不对敦刻尔克进行地毯式轰炸
  6. 德军为何要在敦刻尔克放走34万联军

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有什么区别

在各个时期,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地位和形态都不断变化,不是一个固定模子!四种舰的发展高峰,都在上个世纪,也就是20世纪,我们就看看20世纪的情况!

战列舰,从风帆时代开始,战列舰就是主力,而且这个主力既能作为肉盾抗揍,又能输出火力,是全能型选手!战列舰顾名思义,就是在火炮战舰线列中作战的舰只,按照现在流行游戏如"王者农药"、"DOTA"中的标准,就是扛线主力——始终扛在第一线上!这个任务,决定了战列舰必须同时拥有厚重装甲,和巨大的火炮,以便和敌方战列舰,甚至更恐怖的岸炮互殴!1906年,英国开始建造“无畏”号战列舰(HMSDreadnought),把所有主炮统一了口径。之后主炮越来越大,口径节节上升,一战后美英日三强国战列舰,已经成批装备356毫米口径主炮,之后主炮达到俾斯麦、黎塞留等舰的380/381毫米口径,再到三国的"BIG7"战列舰406/410毫米口径主炮,再到日本"大和"级的460毫米口径……排水量、装甲和航速,这些年内也是节节升高,如果不是华盛顿和伦敦两个海军条约,军备竞赛还得更加恐怖!当然二战后,航母和导弹终结了笨重的战列舰,最后一款战列舰——美国"衣阿华"级,改装为导弹-火炮战列舰打完海湾战争,完美谢幕。下图为改造完的"衣阿华"级。

巡洋舰,最初就用于侦察、袭扰、破交等机动作战任务,玩的就是驰骋大洋!但20世纪初,由于蒸汽机火炮舰的大发展,战列巡洋舰出现,顾名思义又能编入战列线,跟战列舰并肩作战,跑得又快可以侦察,或者追杀别的巡洋舰。但日德兰大海战证明战列巡洋舰还是太脆了,还是别扛在第一线,应专注于机动。在二战前,火炮鱼雷巡洋舰发展到极致,出现了带领驱逐舰雷击作战的轻巡(日本),专注于防空作战的轻巡(美英),专注于殖民地巡逻的轻巡(英国),以及越来越大的主力巡洋舰——从轻型,到重型,再到战列巡洋舰!下为美国"巴尔的摩"级重型巡洋舰。二战后,巡洋舰又迎来一次大发展!因为没有战列舰那么多累赘的装甲,其成本得以控制,所以可搭载导弹和直升机,再次披挂上阵!美国和苏联的巡洋舰反复争霸,美国从8203吨的"莱西"级,一路造到11300吨的"弗吉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中间还用二战巡洋舰舰体,搞了17525吨的"长滩"号巡洋舰。苏联从满载排水量5380吨的苏联58型导弹巡洋舰,一直造到24000吨的苏联1144型"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巡洋舰越来越大,携带导弹和船电设备越来越多,最终又昂贵了,又笨重了,冷战一结束,大家就觉得搞不下去了!下为地球最大导弹巡洋舰"基洛夫"级。至于驱逐舰,就诞生于20世纪,他最初"驱逐"的是鱼雷艇,给大舰挡枪,尤其在近海。后来又被用于驱逐潜艇,到二战又增加防空任务。这种舰只速度特快,跟巡洋舰一样快,但是当然续航力远不如巡洋舰,不能持久。武器也就适合就好,别要求那么高,不能跟战列舰、巡洋舰相提并论,在一二战时期,除了鱼雷,其他武器完全威胁不了大舰。但是,反潜也很重要,而且也正是用鱼雷,驱逐舰也取得了重要战果。比如塔萨法隆格海战,日本全部由驱逐舰组成的雷击队,击沉击伤美军4艘重巡,真是以小博大不要命。下为日本驱逐舰。二战后,驱逐舰俨然成了舰队主力,满载排水量从二战后期美国基林级的3000多吨,一路飙升到冷战结束时"伯克"I级8135吨,之后又出现了一大堆代替巡洋舰功能的大型驱逐舰——日本"金刚"、"爱宕"、"摩耶"级,韩国"世宗大王"级,以及世界第一的055型。至于日本的航母"日向"级和"出云"级,以及美国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新型打击舰",那些只是挂了个"驱逐舰"名字而已!但是,谁又知道以后,驱逐舰不会有更大发展呢?拭目以待吧!至于护卫舰,是一种纯粹辅助性作战舰艇。在刚诞生时,护卫舰就直接定位为,不参加主力舰队作战,在近海只保护大舰出港和航渡,在远海护卫商船。因为任务都是护卫、保卫,所以叫"护卫舰"。最初很多国家护卫舰并不叫护卫舰,称呼五花八门,叫护航驱逐舰,叫护航巡逻舰等等。护卫舰第一个发展巅峰,就是二战时期美英护航驱逐舰,对抗德国潜艇"狼群战术"。大量护航驱逐舰配合海上巡逻机,以及护航航空母舰,驱赶、追杀德国潜艇,逼着德国潜艇在白天必须潜航,大大压缩它们的活动范围。看看下图当时护航驱逐舰的简陋劲——冷战开始后,护卫舰又迎来大发展,远洋护卫舰从美国1892吨排水量的"迪雷"级,膨胀到冷战末4100吨的"佩里"级;近海护卫舰从苏联1186吨的50型,膨胀到冷战末3800吨的1154型。冷战后,经历实惠,加装大量先进军械和船电设备的护卫舰,更是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绝对主力,甚至成为欧洲国家这种破落户的主力舰。主力远洋护卫舰,比如英国26型护卫舰,排水量一举攀上8000吨!而轻型护卫舰排水量也迅速膨胀,最新型如印度"卡莫尔塔"级达到3150吨,韩国"大邱"级达到3650吨……护卫舰大有全面替代驱逐舰,成为舰队中流砥柱的趋势。下图为巨大的英国26型护卫舰。任何武器装备,发展都是螺旋形!经济实惠、精密灵活的小船,经过发展,很有机会慢慢替代巨大、笨重、昂贵的前辈,扛起舰队作战的大梁,这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不要看不起今天的小不点,毕竟巨兽都是从小不点发展来的!

战舰世界收集敦刻尔克完成有什么奖励

游戏里面有针对敦刻尔克箱子的每日任务,每天完成了就送一个,如果你有敦刻尔克战列舰和英勇号驱逐的话,还可以多2个敦刻尔克箱子的每日任务,同样如果完成了也各送一个箱子。

电影敦刻尔克中,海军指挥官半夜应该睡在哪儿

海军舰长只能随舱睡在舰长单独寝室,一般位于驾驶台旁边舱室。若是舰队指挥官或参谋们住在舰队旗舰专门指挥舱室旁边。海军基地指挥官一般住在舰队岸上基地司令部军官寝室,但根据任务需要有时跟随大洋舰队旗舰指挥作战。

敦刻尔克大撤退搬上荧幕,脑补这一历史事件,究竟发生了什么

敦刻尔克战争史上的撤退奇迹

敦刻尔克大撤退,从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历时九天,总共有338226人撤回英国,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人,比利时军约3.3万人。但这些部队撤离时将重装备全部丢弃,带回英国的只不过随身的步枪和数百挺机枪而已,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英法联军共丢弃了1200门大炮、750门高射炮、500门反坦克炮、6.3万辆汽车、7.5万辆摩托车、700辆坦克、2.1万挺机枪、6400支反坦克枪以及50万吨军需物资。

在撤退中,英法联军有4万余人被俘,还有2.8万余人死伤,这些伤亡人员中,有的是在抗击德军进攻坚守至关重要的防线时战死的,有的是在海滩等待上船时丧生在德军空袭和炮火下,还有的是在海上随着被德军击沉的船只而葬身大海。英国共动员了861艘各型船只投入撤退,有226艘英国船和17艘法国船被德军击沉。英国空军为了掩护撤退,总共出动2739架次战斗机进行空中掩护,平均每天出动300架次,有力抗击了德军空袭,英军损失飞机106架,英军战斗机和地面高射炮火击落德机约140架。在德军地空火力猛烈轰击下,英法联军仍撤出了33.8万余人,被誉为“敦刻尔克奇迹”!

盟军虽然遭受了损失,但毕竟保存了有生力量,为今后反攻欧洲大陆奠定了基础。

2005年4月4日上午,敦刻尔克的天空有些阴郁,我从巴黎匆匆赶来拜会当地“战争回忆协会”的会长、也是敦刻尔克战争纪念馆的负责人卢西恩先生,他除了要引领我参观战争纪念馆外,还要给我展示一些有关那场战争的珍藏,更吸引我的,他还将介绍我拜望一位亲身经历过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法国老兵。11点整,留着两撇花白短须的卢西恩老人如约准时出现在火车站口,这位70多岁的老人有力地握紧我的手,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敦刻尔克是法国第一个遭到德军大规模轰炸的城市,却是最后一个得到彻底解放的城市,在3362座建筑中,有1524座被彻底炸毁,有805座被严重毁坏,战争已经使这座城市面目全非了。”

“奇怪的战争”缘于三点原因

记者坐上卢西恩老人的雪铁龙轿车穿越敦刻尔克市区往战争纪念馆去的路上,但见两边商店林立,行人穿梭,一派繁荣景象,卢西恩老人告诉我,敦刻尔克是从1949年9月4日才开始重建的,历时14年,直到1963年才完工,现在的城市面貌虽然焕然一新,但是战争的创伤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上,对于那些亲身经历过的人尤其如此。

卢西恩老人在敦刻尔克大撤退时整整8岁,现在又从事纪念馆和有关协会的研究工作,所以说起这段战争如数家珍。在敦刻尔克战争纪念馆,他一边引导我参观当年德军的摩托车、法军的迫击炮等实物,一边向我介绍这次战争的概况。他说,1940年5月法国不战而亡的“奇怪战争”主要基于3点原因:一是当年英法的兵力严重不足,仅相当于德军的2/3,同时法国过分相信马奇诺防线;其二是1937年比利时宣布中立,为日后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入侵法国创造了客观条件;其三是德军当时的宣传策略使法国人误认为法德边境、法意边境、法西边境最需要防守,因此分散了兵力。

卢西恩先生介绍说,在绕过马奇诺防线攻克了法国北部要塞色当之后,至5月31日,40万军队被孤立在色当以北一线,于是英国政府决定通过法国东北角的敦刻尔克海港由海路疏散兵力,撤回到英国本土。并把这次大撤退命名为“发电机行动”。

历史上最艰苦的军事行动

卢西恩先生说,这几乎是一次历史上最艰苦最英勇的军事行动,它所面临的困难来自3个方面:一是要随时清除海路中德军发射的鱼雷;二是要躲避德军在空中的疯狂轰炸;三是在荷兰沿海,德军的巡洋舰随时追击从苏格兰南下救援的英法船只。在这种围追堵截的境况下,敦刻尔克海滩上士兵们撤退的秩序仍然非常有序。与此同时,对敦刻尔克市区的大规模轰炸也开始了,卢西恩先生说,根据他从战争纪念馆搜集的材料,几天中德军共投下了30000枚炸弹和15000枚燃烧弹,时年8岁的卢西恩还清楚地记得,德军的“思图卡”战机向下垂直俯冲时发出令人恐惧的轰鸣,那种感觉是“让活着的人直接面对死亡之门。”卢西恩先生说,在德军最先摧毁了石油储备库之后,敦刻尔克中心市区已经成为一片火海。

听了纪念馆的资料讲解,我仍然想继续深入了解一些亲历这场战争的老兵们的具体感受,热心的卢西恩先生又引领我拜望了另一位亲历这场战争的法国水兵安德烈·瓦杜先生,电话里,已经87岁高龄的瓦杜先生听说来自北京的中国记者来访,当即爽快答应。

已经满头银发的瓦杜先生和夫人在居所准时等候我。老人1937年11月在法国入伍,1940年3月被派到“雷霹号”鱼雷艇上服役潜水兵。瓦杜回忆说,1940年3月,德军已经开始在法国境内和英法之间的海域空袭,那时瓦杜先生所在的鱼雷艇正在苏格兰一带服役,在挪威海域的一些港口已经多次与德军发生了面对面的遭遇战。特别是一次在挪威附近的汉姆尼斯遇到德军的阻击,虽然瓦杜所在的“雷霹号”鱼雷艇未受损失,但同行的英国一艘“索马里”号舰船被炸伤。5月31日,“雷霹号”刚刚把“索马里”号护送回苏格兰,就接到盟军指挥部的指令,立刻挺进敦刻尔克,接送由此撤退的盟军。“雷霹号”作为执行任务的舰艇之一,从6月1日到6月4日先后4次执行了接送任务,最多一次运送了2500名士兵撤出敦刻尔克。

撤退的过程九死一生

在6月1日执行任务时,鱼雷艇开到佛特—马迪克这一地方时遭到了德军火力的猛轰,当时就在船上的瓦杜先生回忆说,德军的战机俯冲下来,每次投下20到30枚炸弹,同时进行机枪扫射。尽管当时全船军士都已经处于作战准备状态,大炮也都上膛,但是由于敌人的炮弹来得猛烈,船整个被炮火包围,最终没能逃过厄运,船尾发射鱼雷的动力蒸汽炉被炮弹击中,冒出蒸汽云。船舱也挨了几颗炮弹,鱼雷艇开始左舷倾斜,迅速下沉。艇长立刻命令弃船。所有船员都很镇定,没有一丝恐慌和混乱,甚至没有人发出叫喊,就从右舷跳入水中。船在10分钟以后完全沉没,这艘鱼雷艇便结束了其战争使命。而当时跳入水中的船员在德军飞机仍在上空扫射的情况下,激昂地高唱起《马赛曲》,为他们的“雷霹号”送行。

船员们陆续被附近经过的英军小木筏救起,最后在一艘武装后的敦克尔克拖网渔船“伯纳黛特”上集合。当时艇长稍稍清点了人数,20来人失踪。“伯纳黛特”曾尝试停靠多个码头,但都被炮火驱退,船只得在枪林炮火中改向,驶往多佛尔。就在船出港到达第8号浮标附近时,被德军的飞机锁定为攻击目标,德军炮弹接连爆炸,震得船东摇西晃,船上的马达也停止了工作,水开始从船底涌上来。这些刚刚死里逃生不到两个小时的船员又有不少被炮弹的威力掀入海里,德军飞机上的机枪仍然一刻不停地扫射。最后幸得两艘满载士兵的渔船前来营救,“伯纳黛特”才最终成功在英国登陆。瓦杜幸运地在这次劫难中保住了生命。

眼睁睁看着母子被炸死

瓦杜老人说,给他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天傍晚他再次从苏格兰返回敦刻尔克的一幕。在满载士兵的舰艇就要起锚之前,瓦杜匆匆地跑到医疗所去拿一点止泻药,在一条街道上,他亲眼见到德军空袭的炸弹在一位带着孩子急急行走的赤脚母亲身旁爆炸,由于没有受过军事训练,所以两人来不及卧倒,一瞬间母子即被炸得血肉模糊。当轰炸过后瓦杜跑到近前细看,被惊吓得心都紧缩成了一团:早已停止呼吸的母亲居然立在那里,双手下意识地紧紧抓住孩子的双臂,鲜血涌流的面庞上,眼睛仍然睁得大大的!当瓦杜小心地把孩子的尸体轻轻从母亲手里掣出来时,那母亲才“扑通”一声倒在地上……

老人说到这里眼眶有些湿润:“他们就是普通的平民啊,也许想利用轰炸的间隙出去搞一点吃的,也许要带着孩子换一处地方避难,但是却永远的成为了炮灰……”

6月2日,最后一批英国远征军从东堤登船。当晚,又撤出26256人。

6月3日,最后一批英军登上驱逐舰撤回英国。当晚撤至英国的26175人绝大部分是法军。

6月4日9时40分,德军第18集团军所属的装甲部队冲入了敦刻尔克市区,海滩上担负最后后卫的部队约4万法军来不及撤离,全数被俘。当天还有26175名法军官兵撤离敦刻尔克,满载法军的“布卡里”号驱逐舰是最后一艘撤离敦刻尔克的船只。

14时23分,“发电机行动”结束。在整个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即使是战船屡次被击沉的情况下,瓦杜和他的战友也没有慌乱,而是按照应急计划换船、还击,同时计划着下一步的目标。因为面对战争中的死亡,痛苦和恐惧是毫无意义的,炮火会在万分之一秒内使你浑然不觉地丧失生命。瓦杜一字一顿地说,所以在敌人杀死你之前,一定要杀死他,这话在和平年代听起来有些残忍,但处在战争之中,就变成了一种本能。

经过敦刻尔克大撤退后,瓦杜先生作为潜水兵又被派往阿尔及利亚服役,1944年8月又返回法国大陆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老人把自己唯一保留的两枚敦刻尔克大撤退时盟军贴在服装上的标志赠送给我,他抚摸着这两枚战争的遗物对记者说:“请《北京青年报》告诉所有的读者,战争没有任何意义,它带来的只有死亡、伤害和无限的悲伤。”

大撤退每日进展情况

1940年5月26日晚,即“发电机行动”的第一个晚上,在海军努力下,首批1312人,主要是后勤部队,顺利离开敦刻尔克回到英国。

5月27日,尽管英国海空军竭尽全力,但由于缺乏小型船舶,无法迅速将人员从海滩接到停泊在近海的大型船只,撤退速度很慢,全天只撤出了7669人。

5月28日,有17804人撤离,比前一天多了整整一万人,这是因为公开呼吁的民船开始陆续到达,发挥作用。

5月29日,尽管英军损失惨重,但因为大量民船加入撤退,使撤退的速度大大增加,达到了创记录的每小时两千人!全天共撤走了47310人,为几天来的最高记录。

5月30日,全天共撤出53822人,其中近一半是法军。

5月31日,有68014人撤回英国。

6月1日,德军轰炸机击沉了包括4艘满载官兵的驱逐舰在内的31艘船只,还重创11艘,这是英军损失最惨重的一天!全天,又有64429人得救。

1940年5月,德军为什么不对敦刻尔克进行地毯式轰炸

事件背景:1940年5月10曰,德军实施“黄色方案"行动,发起西线攻势,以7个装甲部队为先导的德军展开的闪电攻势让英法等国招架不住,24日,古德里安坦克部队攻占布伦港口、包围加莱港口、进抵格腊夫林,比利时法国军队、英国远征军40余万众被三面围困在格腊夫林与敦刻尔克之间动弹不得!

事件结局:当天晚上,希特勒下令德军坦克部队停在运河一线待命,直到16日夜。当晚英军在邱吉尔指挥下实施发电机计划,从本土动员850多艘各类船只,到6月4日凌晨就在德军眼皮底下撤出34万人,史称敦刻尔克大撤退。

原因:

一、伦斯德建议“在离敦刻尔克不远的运河一线的装甲师停止前进,等候更多的步兵部队接应,希特勒基于军事上的考量同意了。

希特勒一是想留着德国装甲部队进攻松姆河南的法军,二是认为盟军陷入的袋形地带不适合大规模坦克行动,霸王硬上弓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二、从政治角度考量,希特勒幻想和英国谋和,如全歼英国远征军会让英国遭受奇耻大辱,从而使德国与英国谋和破裂。

这一观点有希特勒曾叫副元首赫斯只身飞往英国和谈的史实为证。

三、希特勒很想让党卫军出身的空军英雄戈林指挥的德国空军获胜,来提高元首及纳粹党的威望。

四、希特勒过分相信了戈林的保证和“斯图卡"轰炸机的威力。

结果由于天气原因,能见度太低,德国空军轰炸效果大打折扣,加之英国空军玩命搏斗,使得戈林一战成名的美梦成空。

五、当地是日耳曼人聚居区,居民中纳粹党粉丝甚众,他们妄图把佛兰德变成纳粹的独立王国。歼灭战一旦打响,聚居区会一片焦土,当地粉丝会尸痕遍野,这是希特勒不愿看到的。

于是,三十四万联军逃过一劫,为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准备了充足的精锐。

丘吉尔的“v"字手势,和斯大林的烟斗一样成为二战盟军胜利的标志!

希特勒一失足成千古恨哪!

德军为何要在敦刻尔克放走34万联军

准确地说是33.8万联军,将近34万。

1940年5月24日,因为希特勒一道著名的“暂停令”,德国装甲部队在敦刻尔克海滩的边缘停止了猛攻,这让大批英国远征军和其他盟军得以通过“发电机计划”逃回了英国本土,保存了不少有生力量。

这件事争议颇大,令人诟病不已,就连古德里安都认为此乃昏招,毫不客气地称其“对未来战争的整个进程产生了最严重的灾难性影响”。

1940年5月10日,法兰西战役爆发,德军入侵比利时、荷兰,与英法联军开始了鏖战,随即德军创造性地通过比利时南部的阿登森林输送了大批机械化部队,这支部队很快突破了法军的防线并包围了部分联军,像热刀子切黄油一样将联军切成两半。

德军切断了盟军北方和南方之间的所有通信和运输,将数十万盟军部队推入了法国海岸的狭长地带。

德国于5月10日占领卢森堡,于5月14日占领荷兰,接着比利时也陷入了绝境。

随即联军开始了仓皇的崩溃,英军指挥官约翰·戈特子爵(JohnGort)对战局极为绝望,他竟然以“通讯不畅”为由,拒绝了与南向法军的汇合,拉着部队拼命往北逃窜——法国人被队友卖了。

在10天后的5月20日,以英国远征军为主的大批联军已经被德军赶到了英吉利海峡边,成群的英军甩下了仍在死战的法国队友,一边做困兽之斗,一边想办法逃跑。

大英帝国的总参谋部命令戈特子爵对德军发动反攻,但戈特仍然拒绝了这些命令。

5月23日,戈特命令英军继续撤退并在滩头附近建立防线,但局势非常恶劣,不久后海峡边的英军都被德军往敦刻尔克方向挤压。

英国本土方面此时也改变了让戈特“反攻”的念头,他们在5月26日下达了让远征军撤离的命令。此时德军已经将联军驱赶到敦刻尔克港口,看上去只需要一场血战,这些联军就会统统完蛋。

实际上,狡猾的英国人一开始就做好了卖队友的准备,他们早在5月19日就开始拟定跨海逃跑的“发电机计划”。

古德里安率领的第一装甲师在24日抵达了敦刻尔克19公里处的“阿运河”(AaCanal),先期到达的工兵25日上午在运河上架设了可供坦克通过的浮桥。

当时古德里安爬上了运河边的一座小山,他不用望远镜都能看到远处隐约的城郭。但就在他下令准备突击前进的时候,来自龙德施泰德的一项军令来了:

“坦克部队必须停在阿运河一线,摧毁敦刻尔克英法军队的行动将由德国空军完成”。

于是,古德里安的部队只能沮丧地等待,眼睁睁地看到30多万联军士兵从敦刻尔克撤退。

早在5月23日,赫尔曼·戈林就已经致电希特勒,要求由自己的空军承担摧毁敦刻尔克附近盟军的主要任务。

希特勒对此不置可否,并没有急着表态。

第二天,希特勒专程跑到龙德施泰德设在阿登查尔维尔的指挥部,听取战局的具体情况。

他与一些将军和高级军官聊天,很多人低声告诉元首:“德军坦克部队的损失高得很危险……”

希特勒询问龙德施泰德的看法,龙德施泰德担忧盟军会有更强力的反击,如果不顾一切地对敦刻尔克猛攻,会让德军损失更多的坦克,并使其南部侧翼处于脆弱状态。

所以,德军的装甲师应该先停在运河一线,等待战局变得更稳定,坦克们需要更多的步兵部队上来协同作战。

更重要的是,龙德施泰德觉得仗打到现在,尽管局势已经大好,但德军的指挥系统已经麻爪了,部队需要尽快理顺一下,避免无意义的狂攻。

实际上,在希特勒抵达查尔维尔时,龙德施泰德已经临时性地发布了停止进攻的命令,这命令被古德里安斥为“令我哑口无言”。

龙德施泰德的顾虑来自5月21-22日盟军对阿拉斯地区的一次反击,英军的坦克旅和2个步兵师如有神助,硬是给了进击的德军一记耳光,这让德军重新变得谨慎。

于是希特勒遂答应了戈林的作战,让德国空军出去浪。

当时的希特勒表现出极为矛盾的状态,他不断摇摆,一会儿对德军的能力表现出极大的自信,一会儿又爆发出强烈的不安全感。他惊讶着装甲部队飞快地挺进速度,又担心盟军的反击和过大的损失。

在希特勒看来,戈林的空军作战也不过是个权宜之计,死马当活马医。

后来在场的人回忆:“希特勒跑去研究起了地图,征听着参谋们的意见,然后他对龙德施泰德的命令表示赞同,确认了停止的命令。他还表示应该暂时放松一下敦刻尔克周围的包围圈,好让戈林的飞机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古德里安等好几个将军表示了异议,但希特勒的立场极为坚定,因此人们都退缩了。

大部分德军将领此时都比较乐观,即便他们认为仗不应该这样打,但大家也都觉得敦刻尔克的联军被消灭是个迟早的事儿,是纯粹的手段问题,也就没必要与元首争得太厉害。

于是,这促成了20世纪最让人无语的一次战略权衡,后世普遍认为希特勒走了一记昏招。等纳粹军团在5月26日反应过来的时候,联军已经全面开始了“发电机计划”。

(注:之所以叫发电机计划,是因为这项工作被任命给海军中将伯特伦·拉姆齐全权指挥,他带人跑到多佛海峡一个峭壁洞中躲着办公,因为这个洞曾经是发电机房,因此行动被命名为发电机。)

戈林的空军期间一直在奋勇作战,但战果说不上太好。炸弹的威力被沙滩大量吸收,杀伤性大大降低;对船只的攻击受到英国空军的极力阻挠,而且目标太多根本打不完。

德国人还尝试对海滩布雷,随后发现这是最愚蠢的一招,海潮一夜之间就能让大批地雷无影无踪,而且英国人只走固定的路线上船。

德空军在5月27日再次发动了大规模袭击,这次他们将敦刻尔克的港口小镇当做了袭击目标,将其轰成了废墟。

但英国空军也一口气出动了大量战机,给予德军航空队以重创,硬是让德国人没了脾气。

英国人5月27日从敦刻尔克撤离了7500人。

5月28日他们撤离了10000人。

英军迅速改变了低效率且危险的大船装运,28日上午开始改为小船上滩转运,约1200艘汽艇、游艇、渔船等民船不断将部队从滩头接走,运到更远的大型船舶上,效率飞快。

于是,5月29日有47000名英军士兵被运走,他们又在30日运走了包括法军在内的53000人。

截止6月4日上午德军最终攻陷敦刻尔克,发电机计划一共运走了19.8万英军和14万法、比军,共计33.8万人。

但盟军的逃跑依然付出了巨大代价,成堆的汽车、坦克、大炮、枪弹和各种给养装备都被扔下了,着实让德军发了笔疯狂的横财。

巴黎于6月14日沦陷,法国人成了二战的小丑。

不得不说英国人的求生欲望很浓,背水一战也确实能激发战斗力。德国人在猛攻敦刻尔克期间,面对狗急跳不了墙的英军,打得恼羞成怒。

5月27日时,99名皇家诺福克步枪团的英军奉命阻击德军,他们打到弹尽粮绝,众人逃窜到敦刻尔克50英里外的帕拉迪斯村,躲进了一间牛棚。

德军将他们包围,几轮机枪扫射后,英军挥舞着绑在刺刀上的白旗表示投降。这些人被德军押送到开阔地并要求脱掉身上的一切物品。

然后德国人把他们赶进一个上面架了机枪的土坑,将众悉数扫死,还用刺刀进行了补刀。

士兵阿尔伯特·普利和威廉·奥卡拉汉被压在死人堆中幸存,他们趁着夜晚的暴风雨逃到另一间农舍中躲避。

又过了段时间,伤养的差不多了,德国人的气也消了,他们才再出来投降。于是德国人高兴地抓住了他们,还拿其中一个伤兵换了俘虏。

战后,指挥德军开枪的诺克林上尉被英军法庭裁定有罪,处以绞刑。

实际上,希特勒之所以在关键时刻犹豫,主要原因还是信心不足。他不确定法国人会这样失败,因此希望能留下部分装甲部队,以对付松姆河南边的法军残余。

此外,希特勒还有更高的构想,他已经在酝酿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该计划开始时名为“奥托计划”,在1940年8月制订完毕。

正如斯大林警惕希特勒一样,希特勒也警惕疯狂扩军的斯大林。他并不愿意与英国人拼个鱼死网破,希特勒更希望卖英国人一个人情,让其“接受失败,体面地退出战争”。

但他算错了英国人,在敦刻尔克之战之前张伯伦首相就已经下台,换上了茅坑里石头一样臭硬的丘吉尔。

丘胖子表示:

“撤离并不能赢得战争……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战斗,我们将在海洋上战斗,我们将在空中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力量战斗。我们将保卫我们的岛屿,无论付出什么代价,我们将在海滩上战斗,我们将在陆地上战斗,我们将在田野和街道上战斗,我们将在山里战斗;我们决不投降!”

总而言之,敦刻尔克不能单纯的看成“德军放走联军”,德军有德军战略上的难处,英军也有英军战略战术上的长处。一方踌躇不前百般权衡,一方早就对战局没了希望,一心想着往家里逃,这才诞生了敦刻尔克戏剧性的一幕。

对于英国人而言,这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对德国人而言,也确实印证了一句话——犹豫就会败北!

关于战舰世界敦刻尔克任务,战舰世界收集敦刻尔克完成有什么奖励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推荐

合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