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攻略资讯

攻入指挥部的任务,二战纳粹德国著名的指挥部“狼穴”在哪里守卫森严吗

发布时间:2023-08-16 来源:蚊香手游网 作者:网络

攻入指挥部的任务有非常多的技巧和玩法,有些因此的技巧很多玩家还不知道,比如二战纳粹德国著名的指挥部“狼穴”在哪里守卫森严吗就很多人不同,这里小编对攻入指挥部的任务做了详细的整理,有兴趣的网友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二战的时候德国进攻苏联的路线
  2. 用尖组词的词语有哪些
  3. 战争中军队打散了,临时指挥权在谁
  4. 二战纳粹德国著名的指挥部“狼穴”在哪里守卫森严吗

二战的时候德国进攻苏联的路线

1941年9月30日,德国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动代号为“台风”的闪击战,妄图在冬季到来之前攻占莫斯科。12月6日,苏军从莫斯科城郊开始反攻,到次年4月下旬击溃德军50多个师,击毙击伤德军80多万人,将敌军击退150公里至400公里,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威胁,夺回了60多座城市。苏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彻底破产。

斯大林格勒会战,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中前苏联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战役包括下述部分:1942年5月德军横扫苏联西南地区,逼近斯大林格勒;德国空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巷战;苏联红军反击;最终合围全歼轴心国部队。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最终迎来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最后胜利。

举世瞩目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空前的一次会战,这次战役历时160天左右,苏德双方投入战斗的兵力达200万以上。战役以德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斯大林格勒(现名伏尔加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顿河大弯曲部以东约60公里处,是苏联欧洲部分的东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及水陆交通枢纽,也是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和石油转运站。

1942年7月17日,德军在顿河河曲发动攻势,伟大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开始了。德军发起连续性的猛攻,力图突破顿河防线,而苏军进行了顽强的反击。8月23日,德军付出惨重代价后才突破顿河防线,渡过顿河河曲,开始直接攻击斯大林格勒。在这紧急关头,苏联最高统帅部命令该城守军采取一切措施守住阵地,消灭逼近伏尔加河的敌人。

在苏联军民的英勇阻击下,德军的锐气受到严重挫伤。到9月13日,德军才攻入斯大林格勒市,双方开始了更为激烈的城区争夺战。德军为了侵占这座名城,又从高加索调来大量军队、飞机进行强攻和轮番轰炸。然而,英雄的苏联军民,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保卫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在近两个月的斯大林格勒争夺战中,苏军击退德军700多次冲锋,使德军始终无法攻占全城。

战争进行到11月中旬,德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苏军的积极防御战术,再次粉碎了希特勒的侵略计划,并为苏军全面反攻赢得了时间。由于德军伤亡过重,苏军在兵力和武器装备上开始超过德军。在这种形势下,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组织力量进行反攻。1942年11月19日拂晓,苏军开始大反攻,向德军阵地发起攻击。22日夜间,苏军强渡顿河成功。23日,几支苏军在卡拉奇会师,形成了对斯大林格勒城下德军第六集团军的包围。

1943年1月10日,苏军以50门大炮向包围圈内的敌人猛轰。德军开始全线崩溃。苏军指挥部命令被围德军投降,但遭拒绝。1月22日,苏军再次发动全线进攻。德军第六集团司令鲍卢斯在弹尽粮绝的困境下,请求希特勒投降,未获同意。希特勒为给鲍卢斯打气,于30日下令授予鲍卢斯元帅军衔,给第六集团军的117名军官以各晋升一级等奖励。但是,无论希特勒怎样封官晋爵,也无法挽救德军的败局。2月2日,苏军生俘德军9万人以上,被围的33万德军全部歼灭。震撼世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至此结束。德军在会战中伤亡约150万人,占其在苏德战场作战总兵力的1/4。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对苏德战场,乃至对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转折点。

用尖组词的词语有哪些

尖顶,尖酸,尖嘴猴腮,尖尖角,尖锐,尖兵,风口浪尖,尖端,冒尖,尖头,钻牛角尖,尖刻,尖溜溜,尖脐,眼尖,指尖,春尖,攒尖,霹雳尖,青尖,逼尖,玉尖,角尖,新尖,针尖,耍尖,顶尖,出尖,刀尖,鼻尖,耳尖,尖刻,尖厉,岗尖,尖利,尖薄,尖快,尖子,尖站,尖颖,尖音,尖削,尖纤,尖团,尖弱,尖耍

战争中军队打散了,临时指挥权在谁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问得好,在战场上军队被打散了,这其实是常有的事,就算是没有打散,也会有执行任务的时候和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

那么两支属于不同建制部队遇到一块,这就会有临时指挥权的问题了,到底听谁的情况。

举个例子,在朝鲜战争时期,志愿军也是有电台的,但这种方便快捷的装备,也仅仅配发到了团一级。

而志愿军最拿手的战术战法,就是迂回穿插。

迂回穿插这种战法,说起来也简单,就是组织一定程度的兵力,插入敌人的后方关键性的位置,像一颗钉子一样牢牢钉在哪里。

比如一个营接受这样的任务,下辖三个连队。

第一连负责在敌人防线最薄弱的环节,为穿插部队撕开一条口子,剩下的两个连队,从撕开的口子突入。

以第二连队作为先锋部队继续突进,第三连作为预备队跟进,第一连队负责押后。

那么在迂回穿插的时候,这第一步往往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出问题的地方,其实都是在穿插的过程中出现的。

怎么回事呢?作为先锋部队有时候打着打着就喜欢追着被打崩溃的敌人跑,这种情况是很难控制的。

而这个先锋部队遇到这种情况,很有可能走散的,只能是让预备队变成先锋部队继续开路,再派出人员收拢第二连打得过了头的部队。

那么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编制减员,减员的人员就失去了建制。

再有就是负责穿插任务的部队,等到任务完成了,没法和上级取得联系。

毕竟战场是动态的,原有部队指不定接到什么任务就离开了原来的驻地,作为穿插部队就和原来的部队失去联系。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失去联系的部队在战场上流动,碰到一块,这就会出现题主所提到的临时指挥权的问题。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对于这种情况,部队其实是有明文规定的。

部队对于打散部队,临时指挥权的规定。

当不是一个建制的两支或者多支部队相遇,一般情况下是需要上级指定一个人选来负责指挥这些部队的。

上边这种情况好解决,有一个电台和上级联系一下,时间允许的话,上级部门研究一下,就可以定下来了,通过电台告诉谁是指挥者,下一步任务去干什么等等。

但问题是,如果没有电台呢?就算是有电台,如果敌人就身后尾随,随时都可能打过来,时间紧迫,这种情况下哪里有时间做这件事呢?

发电报,等消息,然后确定谁是指挥,这太浪费时间了,毕竟战场上一秒就可以决定生死的。

所以到这里,就需要实行另外一套方案了。

什么方案呢?

找出这些人员中职务高的哪一位,让他负责这支部队的指挥。

如果找出来几个职务都相同的人怎么办?这个时候就看军衔了,谁的军衔高那么这支部队就归这个人指挥。

一旦推出负责指挥的人选,不论剩下的人是干什么的,军事干部,还是政工干部,或者海军,所有人都必须服从这个人指挥和调度。

所以说两支或者多支被打散的部队相遇,首先是拿职务来做对比的,在这一条下选出是好几个人职务都相同的话,这就需要看军衔的高低。

这么做简单快捷,最多几分钟就可以把问题给解决了,随后就会让部队投入到战斗当中去了。

所以题主提到的被打散建制的部队,如果相遇的话,这些人中,有一个军衔是少将军医,另一个是中尉排长。

这个时候就得听中尉排长的,少将的军衔是高,但职务是军医是不行的,不能领导部队进行军事指挥的。

怎么说呢?我军建军这么些年来,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没有军衔的,过去的老传统都是按照职务的高低来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一百多个被打散的战士集中到一块,但这些人当中最高职务是一名排长。

哪这一百多个人,就得听这这个排长的安排。

如果这一百多个人里边,出现了几个排长,那么这几个排长集中到一块,说说自己的资历,往往资历最老的哪一位,会成为这支临时组建部队的领导者。

还有一种情况是,在这一百多个人里边,有一个排是成建制的,而且这一百多个人,都是以这个排作为基础收拢起来的,哪就不用比了,哪怕收拢起来的人员每一个人全都是排长,依然会以这个排的排长作为指挥者的。

毕竟自己的部队都被打散了,哪里好意思做这支部队的指挥者呢?

举个例子体会一下。

很多人应该都看过《我的团长我的团》,这是一部同名小说改编过来的电视剧,里边有一个人物叫龙文章,写这本小说的作者是这么形容龙文章的,他说:

“龙文章这个团长,就是个骗子,他其实一无所有,衣服是偷来的,军衔也是偷来的,就连龙文章这个名字都不是他自己的。当年龙文章路过一个城,这个城有一个城防团,城防团里有一个副官叫龙文章,所以名字也是偷来的。

如果说龙文章身上还有什么不是偷来的,哪就剩下爸爸妈妈给的他这身骨肉了吧!”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一声,龙文章为什么要去偷衣服,偷军衔,偷名字呢?

怎么说呢?没有这些东西,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士兵,一个丘八,而且是乱世中的普通士兵,乱世中的丘八。

龙文章想要回去,想要带着更多的人回去,回到怒江,穿过怒江,回到祖国,回家。

以一个普通士兵的身份去做这件事,谁会去听他呢?但龙文章用一身衣服,一个军衔,就不一样了,他就可以做到了。

他一脚一个将散落的士兵,踢到队伍里,安排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还有驴走在中间,然后带着这支庞大的队伍回家。

他用一个谎言:“我是你们的团长!”

骗的很多人跟着他走,带着只穿着一条裤衩,只穿着一条中国裤衩的人们回家。

他告诉所有人,穿着中国裤衩,就算是死在了路上,也会和自己的同袍埋在一起,也算是到家了。

他骗人们说:“走啊!我带你们回家!”

一路上他重复地说着,直到怒江边上,打退了日本人,打退了日军,他依然对着只剩下来的十几个人说:“走啊!我带你们回家!”

龙文章哭了!

如果没有哪身衣服,哪个军衔,龙文章根本就不可能带着大队人马来到怒江边上的。

其实这样的事情有很多。

再说一个。

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卢金,这个名字很长,属于二战时期一个苏联军官的名字。

卢金在1937年的时候,被判定为人民的敌人,但他没有被捕,而是被调到了贝加尔军区做了一名参谋长。

到了1940年的时候,卢金被提升为中将的同时,上级还给予他一项任命,就是组建第十六集团军,目的是防御日本广东军对远东地区的窥视。

到了1941年的时候,德国人偷袭了苏联,攻入苏联境内。

在这种情况下,卢金在六月二十六号,带着他的第十六集团军加入到了西南方面军的预备队。

等他的部队到达了一个叫舍佩托夫卡的地方,卢金看到了令他吃惊的一幕。

这里有着庞大的苏联红军,但糟糕的是,这些庞大的军队却是被打散了建制的军队。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些军队根本就不是一支部队,德国人打过来的话,这些部队会一哄而散,什么都不是,舍佩托夫卡这个地方就是一个空城,没有防守军队的。

而卢金接到的命令是向斯摩棱斯克地区进发,这个时候卢金擅自做了决定,他将防线放到了舍佩托夫卡,并开始收拢那些被打散的部队。

给这些部队发弹药,发食品。

一个集团军擅自改变了任务,作为主要领导人,这是要被枪毙的。

但随后卢金用自己的勇猛,顶住了德国人的进攻,守住了这条被他改变的防线,最终这个临时组建的部队,也得到了最高领导机构的认可,被定为卢金集群。

这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收拢散兵的例子。

作为十六集团军的领导人,显然他的军衔是最高的,而他的部队又是成建制的,其他散兵是依托十六集团军收拢起来的。

所以卢金理所当然地就成为这支临时组建部队的领导人。

不过怎么说呢?卢金的结果不是很好,他虽然守住了这段防线,接下来他的任务是挺进斯摩棱斯克,在哪里建立防线。

这斯摩棱斯克的战役中,打到十月六号,卢金集群接到命令要撤退了,但这个时候他们已经陷入了包围中,到了十月十号,卢金集群的弹药和粮食就已经没有了,部队开始杀马,就这样卢金集群既然守了三个星期,甚至在一次德国人的进攻中,将德军一个装甲师打的就剩下十辆坦克。

等到时间走到十月底的时候,卢金在德军的一次炮击中,被炸断了双腿,成为了俘虏。

不过卢金最终活到了战争结束,在1946年退役。

所以从这两个例子中,就能体会到军队对于打散的部队收拢是有原则和方法的。

以上算是各个国家都会遵守的原则,在打乱建制成为散兵之后,是以职务高低,再辅佐军衔的高低进行确定这支临时部队的临时指挥权的。

其实在国外,文职人员是不穿军装的,他们根本就没有军队的指挥权。

所以题主说得少将军医,中校研究员,这些人是不会成为散兵的领导者,他们根本就不具备军队指挥权的。

至于白帽子纠察,更加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他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士兵而已,是要绝对服从领导者的指挥。

我军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党指挥枪的原则。

比如在上甘岭战役当中,当时一三三团的第一连,对一个山头进行反击,战斗结束以后,整个阵地上就剩下三个人了。

这个时候作为团员的王士佑,就说了一句话,谁是党员,没有党员,他作为团员,这三人小组就听他的指挥。

就这么一句话很短时间内,就确定了领导权是谁,随后三个人就再次投入到战斗当中,打美军去了。

上甘岭战役打得很残酷,当初地表阵地都丢失了,部队转入到坑道作战,进入坑道之后,被打散建制的人员有好多的。

当时就有支部建到坑道里的说法,在一三四团四连指导员的组织下,于其他进入坑道的连队联系,找出八名党员,组建了坑道党支部。

在坑道党支部的指挥下,八十个来自不同建制的战斗人员,改编成把四个战斗班,凝聚力量再次和美军打。

而一三四团二营指导员,把坑道里十六个连队人员,重新整编了,也组建了坑道党支部,对作战进行统一指挥。

那么组建党支部,其实不是说党支部直接指挥战斗,而是支部建立起来,明确编制分组,指定单位负责人,组织战斗的,而这个负责人可以不是党员。

组织战斗的负责人一旦被挑选出来,在军事上就一定要服从这个人,哪怕是军衔比这个人高,也要绝对服从。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的话,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二战纳粹德国著名的指挥部“狼穴”在哪里守卫森严吗

狼穴的正式称谓是“元首战时大本营”,是希特勒为指挥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而修建的,位于当时德国东普鲁士地区的腊斯登堡郊外,现在已经属于波兰。从1941年6月以后,希特勒在这里整整呆了800多天,是他留驻时间最长的野战指挥部。

(拉滕胡贝尔)

二战期间,希特勒在柏林之外共有四处“行营”,分别是法国马吉瓦尔的“狼谷”、波兰瓦乌布日赫的“巨人”、德国巴伐利亚贝希斯特加登的“鹰巢”和东普士的“狼穴”。其中狼穴的建筑和位置他最为满意,同时也因为苏德战争是主要战场,因此成为他长期使用的秘密大本营。

“狼穴”的称谓来自于希特勒狼的绰号,准确位置在腊斯登堡以东约15公里的一片密林中,德国人为筹备对苏作战,从1940年底就开始修建这座密营,因为它是德国领土中比较靠近苏联边境的地区。1941年6月24日,苏德战争爆发的第三天,希特勒即乘专列到达这里,在狼穴里指挥侵略战争。

(狼穴所在的密林)

有一条单轨铁路通向森林深处,然后到达一个小车站,距离车站不远就是由混凝土和巨石构助的地下工程入口,这里就是“狼穴”的大门。整个狼穴方圆达6公里,从里到外分为三层警备区,希特勒住在最里面的核心区,有10座钢筋混凝土地堡,向外的每一层警备区,都设有铁丝网、碉堡和雷区,想偷偷接近核心区完全没有可能。

这里毕竟是德国领土,因此不会有大批敌人的存在,负责守备的是团级单位“领袖警卫旗队”。注意弄清楚这支部队的性质,尽管在战场上武装党卫军也有这个番号的野战师,但实际上希特勒身边始终保留着一个警卫分队,大约2000余人,他们只担负内卫任务,是不上战场的。

(希特勒在狼穴会客)

狼穴的警备非常森严,想进入希特勒起居的核心区,即便是最高级的将领,也必须持有只能一次有效的特别通行证,还必须由希特勒首席保镖、帝国保安处处长、党卫队地区总队长拉滕胡贝尔(或者其副手)亲自查验,这个家伙又被称为希特勒私人卫队长,指挥着33名党卫军官和112名党卫队员,三班倒负责希特勒的贴身警卫。

经常住在核心区的不仅有希特勒本人,还有戈林、希姆莱、鲍曼、凯特尔、约德尔等纳粹德国决策圈人物(戈培尔留驻柏林)。因此,在核心区方圆60公里的范围内,还散布着陆军总司令部、空军总司令部、党卫队总部和外交部,也就是说,当希特勒呆在“狼穴”的时间里,这里其实就是纳粹德国的国家机关与战争机器的中枢。

(纳粹高官在狼穴)

狼穴建筑的最成功之处,是它隐蔽性能的优秀,直到战争末期,美英盟军和苏军都没有发现它的准确所在,所以也没有进行过一次攻击。尽管这里阴暗潮湿,但希特勒仍然比较满意:“在欧洲这是少有的一处,我可以在这里自由自在、安泰从容地工作”,曼施坦因、克鲁格、莫德尔等前线将领,经常被叫到这里来召开军事会议。

1944年刺杀希特勒的“720爆炸事件”就发生在这里,当时后备军参谋长施道芬贝格上校就是从柏林到狼穴汇报工作,当然,他带来的不仅有文件,还有皮包里的炸弹。

(720事件希特勒被炸坏的衣物)

当年11月20日,希特勒离开狼穴回到柏林总理府地下室,到了1945年1月25日,苏军已经逼近东普鲁士,德国人在撤离前彻底爆破了它。

狼穴的设施一度非常齐全,外面有车站和飞机场,内部有有供水、供电设备、会议室、电影院等等,简直是一座地下小城,最终全被破坏。而直到1955年,才将该地区约54000枚的地雷清理干净,如今的狼穴遗址已经被开放为纪念二战的景区。

(狼穴遗址)

攻入指挥部的任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二战纳粹德国著名的指挥部“狼穴”在哪里守卫森严吗、攻入指挥部的任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热门推荐

合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