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攻略资讯

剑三霍去病墓任务详解,霍去病逝前的权位超过了卫青,但为什么他的墓葬会安排在卫青之后

发布时间:2023-08-18 来源:蚊香手游网 作者:网络

小编整理的剑三霍去病墓任务详解详细攻略来了,很多玩家在游戏中都会遇见不少问题,这里就为大家做一起详细的解答,其中包括了霍去病逝前的权位超过了卫青,但为什么他的墓葬会安排在卫青之后关键性问题。相信有了这篇攻略玩家可以更好的入手这款游戏,以下的详细的攻略内容,欢迎阅读。

本文目录

  1. 霍去病为什么要杀李敢
  2. 霍去病逝前的权位超过了卫青,但为什么他的墓葬会安排在卫青之后
  3. 霍去病究竟是得病死的还是被人害死的
  4. 霍去病身为人臣为什么敢登狼居胥山封禅祭天
  5. 霍光和霍去病有没有关系,有何依据
  6. 霍去病为什么不把肉分给手下吃

霍去病为什么要杀李敢

霍去病是卫青的亲外甥,而李敢是李广的儿子。李广之死,李敢怨恨卫青,于是曾打过卫青。卫青没有声张,倒是年轻气盛的霍去病强替舅舅出头,于是射杀了李敢。

霍去病逝前的权位超过了卫青,但为什么他的墓葬会安排在卫青之后

霍去病的权位超过卫青从何说起?霍去病生前的巅峰是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卫青生前的巅峰是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从字面来看,二者最起码也应该是“平级”。而且,在一众将军的排行,大将军还要排在骠骑将军之前。换言之,霍去病充其量也就是和卫青“平级”而已,甚至还要略逊卫青些许。

霍去病的地位并不比卫青高

汉武帝刘彻为何要同时设置两位大司马?表面看,是因为喜欢霍去病,不惜违反制度给他加官进爵。可这件事的背后呢?不过就是中国古代帝王们惯用的伎俩——权力平衡罢了。

随着汉武帝与卫子夫的儿子刘据被立为皇太子、卫青在军中积累了巨大的军功和广阔的人脉,汉武帝也隐隐感觉到了危机。外甥是理所当然的皇位继承人、舅舅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军,这两个人如果生出什么野心,可比汉武帝自己的那位亲舅舅田蚡“麻烦”多了!限制卫青的权势成了汉武帝彼时不得不做的事情。

可是,对匈奴的作战仍在继续,如果在这个当口用其他人顶替卫青,不仅会损失一员得力的大将,而且还可能引发卫青的不满。再因此而生出什么乱子来,汉武帝的宏图大志很可能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很显然,这不是汉武帝愿意看到的。在权衡利弊之后,汉武帝想到了霍去病,用卫青的亲外甥霍去病去制衡卫青,最起码不会引发卫青的强烈不满,毕竟“蛋糕还在自己家的冰箱里”,只不过分给了外甥一块而已。

同时,用霍去病去制衡卫青,还能起到分化“卫氏家族”的作用。毕竟,面对巨大的利益,父子反目者大有人在,何况甥舅乎?如此一来,汉武帝既可以起到限制卫青和“卫氏家族”的目的,又不至于让卫青无法接受、生出不必要的麻烦来!这恐怕才是汉武帝同时设置两位大司马的真正目的。说白了,其实就四个字——权力平衡。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汉武帝设置两位大司马是为了达到权力平衡的目的、是用霍去病来制衡卫青,他又怎么会让霍去病成为第二个原来的卫青?说白了,汉武帝没有免去卫青的大司马、而选择了同时设置两位大司马,其实就是反过来用卫青去制衡霍去病,以免霍去病做大!这是帝王权术,为的就是保持一个良性政治生态平衡以维护皇位、皇权的稳定。只有霍去病与卫青“并驾齐驱”,汉武帝才能安心,他又怎么会让霍去病的权势彻底凌驾于卫青之上呢?所以,霍去病看似比卫青得宠,但权力恐怕未见得真的就一定比卫青大。霍去病与卫青无论谁“冒尖”都不是汉武帝愿意看到的结果……

霍去病的战术军功不及卫青

霍去病的军功是与汉武帝的政治需要挂钩的,说白了,其实就是被汉武帝人为拔高了。长期以来,汉匈作战,汉王朝大多是本土或边境作战,无论战争胜败,汉王朝都会损失惨重。霍去病的“狂飙突击”、孤军深入敌后,等于是将战争祸水彻底引向了匈奴境内,而这正是汉武帝最看重的!相对而言,卫青作战过于“稳妥”,历来主张稳扎稳打、不主张冒险,与汉武帝的战略思路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协调。所以,汉武帝才会去大肆鼓吹霍去病的军功。说白了,他为的不是霍去病,而是在为汉王朝对匈奴的战略方向调整作铺垫。当然。借此拔高霍去病在军中的地位、用以制衡卫青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

霍去病孤军深入敌后,虽然斩获颇丰,但相对于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卫青,他的那点儿战术军功,恐怕还真不一定能比得上卫青。霍去病主要是赢在了战略层面,而非战术层面。单纯从战术层面而言,霍去病孤军深入敌后的斩获其实远不及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卫青。要知道,汉王朝的军功“度量衡”主要还是停留在战术层面,以斩获敌军首级数论军功。如果不是汉武帝的人为拔高,按照彼时的标准,霍去病的军功其实是不如卫青的。当然,战略的转变远胜战术,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汉武帝如此看重霍去病的原因所在。毕竟,汉武帝是政治家、不是单纯的军事统帅,他更看重战略层面的东西,而非战术斩获。

甥舅关系——霍去病无法逾越的鸿沟

霍去病圣宠再隆、军功再大,有一点是他永远无法改变的——卫青是他的亲舅舅!卫青是长辈、霍去病是晚辈。中国人历来讲究长幼有序,管你在外面是老总也好、这长那长也罢,过年回家都得乖乖拎上几瓶老酒去给老舅拜年……不是吗?刚过完年,诸君想必都去给老舅拜过年了吧?所以,无论霍去病在政治上的地位是否高于卫青,他永远都是卫青的外甥!更何况,他也不过就是跟卫青“平级”而已,又怎么可能排到卫青前面去呢?

霍去病究竟是得病死的还是被人害死的

霍去病是怎么死的,司马迁的《史记》上记载是因病而死的,而司马迁这样写,是根据霍光的上书记载中得来,也就是说司马迁也没有直接的证据,确认霍去病的死因。

因此,霍去病之死已经是历史迷案了。按题目的说法,霍去病还有被秘密处死的可能性,那么我们用排除法逐一分析。

这个事件中,关联的历史人物有:汉武帝、卫子夫、霍去病、卫青、平阳公主、李广家族、司马迁、霍光。

那么我们先理一理里面的人物关系。汉武帝就不用说了,卫子夫是汉武帝的老婆;卫青是卫子夫同母异父的弟弟,卫青等于是汉武帝是小舅子。

平阳公主是汉武帝的姐姐,嫁给了卫青,所以说卫青也是汉武帝的姐夫,他和汉武帝之间是亲上加亲的关系。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的父亲很早就抛妻弃子,和另外一个女人相好,生下了霍光,也就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的弟弟。

据记载,霍去病并没有因为父亲的当年而怨恨,提携了霍光,霍光后来成了辅政大臣,可以说霍去病是霍光的恩人。而霍去病死因,就是出自于霍光的表述。

疾病致死

霍光的说法和司马迁的记载,霍去病是病死的。我觉得这样的可能性是有,但不大,也许霍光对此的说法是要掩盖一些不好的东西。

有人说霍去病,去征战时,因为杀敌太多,碰到了腐烂的尸体,感染病毒而死。这个说法就更不可能了,因为第一次大漠之战,霍去病带部队回来修生养息都三年了,有什么病毒感染可以三年后发作?

他是死在,即将要奔赴第二次大漠之战前。因此说,如此勇猛的一个年轻人,在修生养息中病死,概率不是很大。

汉武帝处死

有人说,霍去病功高震主,汉武帝怕压制不住,秘密处死了他。

这个可能性更是无从说起,如果说汉武帝晚年干这事,这就很有可能,但汉武帝那时才四十岁左右,正是雄心壮志、自信心爆满的时候,他有足够的魄力和格局,不会干这种事。

前面说到,匈奴治乱还没平息,第二次就要开赴大漠,正是用人之际,汉武帝不可能这个时候杀霍去病的。

家族暗杀

有人说,霍去病之死是卫青家族干的,理由是霍去病的光芒盖过了卫青,这个说法也是很难成立的。

霍去病有用武之地,离不开以卫子夫为核心的卫氏家族提携。自小,霍去病很敬佩卫青这个舅舅,卫青对这个外甥也是疼爱有加,尤其是霍去病大败匈奴后,更是给卫氏家族大增光彩。

如果说,是卫青干的,当初李敢打卫青的时候,卫青就不会自己藏着不告诉霍去病了,为的就是大局,卫青一代名将,没那么小格局。

他人仇杀

霍去病,是一个怪才,他的军事才能是属于天分,他的这种能力远远超出了他的年龄。到死时,他才约么23岁,他是一个年轻人,也有着年轻人的张狂,因此他在朝中也得罪过不少人。

其中,有一件事就是众所周知的。

当年,李广和卫青联合战斗,因为李广的失误,造成匈奴首领逃脱,李广深感羞愧自杀了。李广死后,他儿子李敢受人挑拨离间,在李敢面前说,他父亲李广是因为卫青的原因而自杀的。

李敢便去找卫青理论,并打伤了卫青,卫青自己忍了下来,并没有告诉霍去病,可此事,偏偏就给霍去病得知了。

知道自己敬佩的舅舅被打,霍去病在一次打猎中,箭头一转就射杀了李敢。那时李敢已经被汉武帝因其父亲的功绩,封了侯爵了,霍去病射杀了名将之后,却没有受到汉武帝的惩罚。

站在李广家族,该是怎么样的想法呢?

李广征战一生,三个儿子死了两个,李敢是三儿子,那么这下,死完了。

从正常人的思维和动机,作为李广名将家族的人,会不会要报仇?

所以说,李广家族的人是有暗杀霍去病的可能性的。为什么是暗杀?人家有战功,一家都是皇亲国戚,根本动不了人家!

从后面的历史看,霍去病一死,汉武帝会不会又猜想是李广家族干的呢?非常有可能!

多年后,汉武帝让李广的孙子李陵带着很少的兵马,进入匈奴重兵区,结果李陵被俘。李陵被俘,又被小人大报告说投敌了,结果汉武帝借此灭了李广家族。

而司马迁,就是这时出来帮李陵主持公道,而牵连入狱,后来才写下《史记》的。

他就是出于对李广家族的同情,所以在《史记》中对于卫青、霍去病的功绩,都是一笔带过的,对于霍去病的死,只用了一个字“卒”。

如题所述,霍去病不是病死,也不是被汉武帝秘密处死,而是被仇人暗杀的可能性比较大。

霍去病他弟霍光,可能考虑到霍去病英豪一生,不能说被暗杀而死,只能说病死,这样对霍去病来说才是最好的。

(据闻,那时有一种杀人于无形的毒,蛊毒,死状如病故般)

原创首发:历史小地主

霍去病身为人臣为什么敢登狼居胥山封禅祭天

别看后世武将个个喊着要封狼居胥,真要有这机会,他们八成怂了。

事实上,霍去病封狼居胥,看似风光,实则危机四伏,一不小心就会祸及满门。

所谓封狼居胥,其实就是在狼居胥山举行封禅大典。

在古代,封禅大典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举行的。

它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只有天子有资格举行。其二,需要是真正的盛世。

霍去病以一介臣子的身份封狼居胥,逾越了礼制,做了只有皇帝才能做的事情,是要灭九族的。

他敢这么做,倒不是他有把握汉武帝不会杀他,而是他压根就没有考虑这事。

纵观霍去病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他做事凭借的是一腔热血。只要认为是正确的事情,就会不计后果地去做。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他从小就是听着卫青的英勇事迹长大的。

汉朝自建立起,就一直受到匈奴的困扰。

虽然采取了和亲的方式来稳住匈奴,然而匈奴只是稍微收敛了些,依然时不时犯边劫掠。

而当时汉朝因为种种原因,只能采取守势,拿匈奴没办法。

直到卫青的出现,这一切才开始出现转机。

公元前130年,匈奴挥师南下,直指上谷郡。

汉武帝派遣四路大军,分别由卫青、公孙敖、公孙贺和李广率领,前去迎击匈奴。

这是卫青第一次上战场。

结果另外三路大军皆无功而返,唯独卫青大败匈奴大军,并直捣黄龙,毁掉了匈奴祭祀的圣地“龙城”。

卫青一战成名,这一战是汉朝面对匈奴的第一次大捷。汉朝被匈奴欺负了几十年,总算出了一口恶气。

此后,卫青又多次率领汉军出征匈奴,皆大胜而归。

这么热血的故事,这么勇猛的英雄,哪个少年不喜欢呢?

因此,霍去病将自己的舅舅卫青视作偶像,希望能成为像他一样的大英雄,驱逐匈奴,为大汉扬威。

为此,霍去病从小就学习弓马功夫,以“善骑射”为汉武帝所知。

汉武帝特意将其留在身边担任侍中,希望好好培养他。

而霍去病也没有辜负汉武帝的期望。

公元前123年,年仅17岁的霍去病第一次踏上了战场。

当时,汉朝发动了定襄北之战。由大将军卫青率领大军出征匈奴,而霍去病也身在军中,担任小将。

汉军与匈奴单于的大军交战,汉军士气高涨,匈奴军队根本不是对手,匈奴单于大败而逃。

当战斗结束后,卫青却收到手下报告:霍去病不见了。

这下卫青可急了,霍去病可是汉武帝特意交给他,让他好好提携下的,现在人丢了,他回去如何向汉武帝报告,又有何颜面见自己的姐姐呢?

好在,没过多久霍去病便回来了。

而他带回来的,还有大量战利品。

原来,他见正面战场没有立功的机会,于是带着手下人马出去找功劳了。

恰好遇到一支数千人的匈奴军队,霍去病也不考虑什么敌众我寡之类的事情,带着手下就冲上去。

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霍去病只有一个念头,消灭敌人,而匈奴军队则顾虑重重,担心这是汉朝的计策。

最终,这支匈奴军队被霍去病的800人马击败,光斩首就有2028级,其中包括匈奴单于的祖父。

同时还俘获了不少人,其中不乏匈奴高官和贵族。

相比卫青第一次上战场,霍去病的表现更加令人惊艳。

汉武帝也不废话,论功行赏,直接封霍去病为冠军侯,取勇冠三军之意。

要知道,当时霍去病才17岁,他的人生还长着呢,前途必然不可限量。

公元前121年,汉朝发动了河西作战,企图将河西地区的匈奴势力一扫而光。

这一次,霍去病直接担任主帅,年仅19岁的主帅,估计历史上也找不出几个了。

因为没有人节制,霍去病打得更加大胆。

他率领一万人马,只带少量干粮,跋山涉水,六天行径千里,打了匈奴人一个措手不及

汉军一举消灭了匈奴的五个大部族,而那些小部族见状,纷纷放弃抵抗,归降了汉军。

这还没完,扫平了这些大小部族后,霍去病率领汉军接连翻越焉支山和皋兰山,直逼匈奴主力。

匈奴人根本没想到汉军会从山路过来,根本没有提防,等他们发现汉军的时候,已经晚了。

虽然汉军人数处于劣势,但是个个士气高涨、悍不畏死,加上又是偷袭,最终大败匈奴大军。

匈奴折兰王和卢侯王战死沙场,浑邪王兵败,乘乱败逃。

这一战,汉军大获全胜,重创了匈奴在河西地区的势力,且俘获众多。

当初汉武帝想要亲自教授霍去病兵法,结果霍去病看不上那些兵法,不愿意学。

现在看来,霍去病的战术(可以称作霍氏闪电战)确实更加高明,但是同时,其风险也大了许多。

轻骑奔袭、翻山越岭,都是为了出其不意、重创敌人。

然而,这么做的风险也是巨大的。

首先,轻装上阵,粮草容易得不到补充,需要因粮于敌,万一迷路,粮草耗尽,所有人都要完蛋了。

其次,汉军深入匈奴腹地,孤立无援,一旦战事陷入焦灼状态,连撤退都没地方去。

此外,还可能发生一些其他未知意外,都可能导致汉军的败亡。

很显然,这些问题霍去病心里有数,但是他并不在意。

何谓英雄?勇猛果断、意志坚定、无所畏惧、一往无前者,而霍去病正是这样的人。

也正是因此,同样的策略,霍去病能成功,换个人很可能就要失败了,不是策略不行,是人不行。

当河西地区的匈奴势力被清扫得差不多后,接下来该收拾匈奴单于的主力部队了。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举国之力,由卫青、霍去病二人各率领五万人马征讨匈奴。

与此同时,调拨了十几万民夫,来为大军运送粮草辎重。

卫青那边,遭遇了匈奴单于的主力,虽然击败了匈奴单于的军队,可惜还是让匈奴单于逃掉了。

而霍去病这边更厉害。

匈奴在漠北地区最大的两股势力分别是匈奴单于和匈奴左贤王了。

匈奴单于已经被卫青击败,而霍去病则盯上了匈奴左贤王。

这次,霍去病继续施展他的霍氏闪电战。

五万大军甩开辎重部队,全部轻装,只带少量干粮,就这么出发了。

霍去病的大军向北进发两千里,深入大漠,直达匈奴人的大后方。而匈奴左贤王的大军就驻扎于此。

由于此处属于匈奴人的腹地,远离前线,且有匈奴单于在前面设计埋伏汉军,因此这里的匈奴人毫无警惕感。

甚至连斥候都没派出去几个,整个营地的人都很散漫。

霍去病率领汉军慢慢接近匈奴人,寻找机会。

等到时机一到,汉军四面出击,对匈奴军队突然发起猛攻,匈奴营地一片混乱。

匈奴左贤王也试图组织反抗。

可惜,无论是士气、还是斗志、还有武器装备方面,匈奴人都不如汉军。

经过一番交锋后,匈奴左贤王手中精锐尽失,其他匈奴各部更是死伤惨重。

匈奴左贤王见势不妙,率领亲信侍从乘乱逃跑。

此战,以汉军大获全胜而告终。

汉军本就以少打多,却以一万人的损失,歼敌七万多人,俘获无数,其中光匈奴高官、权贵就有83人,得到的粮草辎重更是数不胜数。

不过霍去病对此还不满意,他此次出兵,为的就是扫尽匈奴,扬大汉国威,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

因此,在简单清点战场后,留下一部分军队处理后续事宜,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继续追击匈奴左贤王。

一直追到狼居胥山才停下来,毕竟汉军粮草有限,继续深入下去,可能要出事的。

这狼居胥山是匈奴人祭天的圣地,霍去病没追上匈奴左贤王,干脆在狼居胥山举行了封禅大典。

表示此处已经是大汉的势力范围。

很显然,霍去病封狼居胥是临时起意,要不是追击匈奴左贤王至此,他也不会有这想法。

而从他一贯做事不考虑具体后果的作风来看,霍去病此举凭的是一腔热血,根本就没考虑封禅这事情,是不是他这个臣子该做的事情。

至于这么做的后果,更是没有考虑。

如果他有好好考虑此事,断然没有胆子封狼居胥的。

按理说,霍去病这么做,犯了皇帝的忌讳,回去之后至少也是功过相抵,训斥一番。

然而汉武帝压根没有提此事,不仅没有怪罪霍去病,还对其大加封赏。

只能说,这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让霍去病遇到了汉武帝这么一个皇帝。换成其他人当皇帝,八成不会对霍去病这么宽容。

汉武帝之所以会放过霍去病,主要有三点原因:

其一,汉武帝自己也想封禅,但是不确定是否可行,刚好让霍去病试探下人们的反应。

汉武帝此人是出了名的好大喜功,封禅这种事他自然不会放过。

然而封禅不是随便哪个皇帝都可以做的。

据《史记》记载,周朝之前,封禅过的君主,基本都是三皇五帝、尧舜禹这样的明君,以贤德闻名天下的人。

周朝只有周成王有资格。

而到了春秋时期,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恒公,觉得齐国当时兵锋所向无人可敌,又曾三次会盟于诸侯,这样的功业足以举行封禅大典。

很明显,齐恒公的德行不足,功绩也不足,于是出现了反对的声音。

他的大臣管仲就极力劝说齐桓公放弃这想法,然而齐恒公不听。

无奈之下,管仲只得给齐桓公找麻烦,他列出一份古代封禅用品清单,上面的东西很多已经找不到了。

齐桓公一看,这些东西凑不齐,只得放弃了封禅的想法。

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也想去泰山封禅。

然而对于如何封禅,当时的儒生众说纷纭、争吵不休。

秦始皇对他们厌烦了,把他们全都留在泰山脚下,自己上山按他自己的想法来举行封禅大典。

结果在中途遇到大雨,儒生们都讥笑秦始皇,认为他根本不够资格封禅。

到了汉武帝这里,虽然他觉得自己的功绩不差了,但是最近几百年来,只有两个封禅的反面教材,他不得不担心,自己是否有资格封禅。

封禅失败是小,丢人是大。

想要成功封禅,既要顺应天意,又要符合民心。

而霍去病封狼居胥,刚好可以帮汉武帝试探天意和民心。

如果没有出现异象,举国上下也没人指责,那么汉武帝就可以安心举行自己的封禅大典了。

反正狼居胥山是匈奴人的山,又不是大汉的山,霍去病要封禅就封禅好了。

就当年轻人不懂事,没必要计较,更没必要治他得罪。

正是因为看到天意和民心都没反对封狼居胥,时隔多年后,汉武帝终于跑去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而且大典举办的很顺利。

其二,霍去病封狼居胥宣扬了大汉威严,是在为汉人长脸,汉武帝没法治霍去病的罪。

霍去病打匈奴,那是凭着一腔热血,没有太多功利算计。

他一心想要驱逐匈奴,让百姓不再受匈奴欺凌,不用再为匈奴人担惊受怕。

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封狼居胥也不例外,就是要扬大汉军威,让其他国家不敢轻视。

而他的行为,也让那些饱受匈奴之患几十年的汉朝百姓,觉得非常解气。

人们都为霍去病封狼居胥感到骄傲。

此时如果汉武帝因为此事将霍去病治罪,实在不妥,会有损其名声。这是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不愿看到的。

其三,汉武帝对权利之外的事情很大度。

汉武帝此生,最在乎的是名声和权力。

尤其是权力,他特别看重。晚年他出巫蛊之祸,除掉太子刘据和卫氏一族,就是因为他感到自己的权力受到了冒犯。

但是对这些之外的事情,汉武帝则十分大度。

臣子举行封禅大典,虽说逾越了礼制,但是那又如何?

难道霍去病封禅一次,就能当上皇帝?

别看霍去病手握大军,这些军队是忠于皇帝的,不是忠于他霍去病。

霍去病要是真有反意,他手下那些将领第一个反对,然后把他抓起来送到汉武帝面前。

说白了,军权其实是掌握在汉武帝手里,他根本不用担心霍去病有反意。

既然如此,仅仅因为霍去病封狼居胥就将他治罪,也就完全没必要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霍去病以臣子的身份封狼居胥后,没被治罪,纯属运气好,遇到汉武帝这么个好皇帝。

要知道,当时霍去病刚刚二十出头,他要是能看透汉武帝的想法,根本就是胡扯,看不懂才正常。

霍去病以臣子的身份封狼居胥,就是临时起意,因为一时激动,或者说因为那一腔热血,就做了这事。

作为大汉的忠臣,汉朝的大英雄,老天也没亏待他,给他安排了汉武帝这么个好皇帝。

汉武帝给他加官进爵,使得其与大将军卫青平起平坐,才二十出头就位极人臣,由此也可以看出汉武帝的不凡。

可惜好景不长,也许是因为霍去病的存在太过逆天,在匈奴问题还未彻底解决的情况下,霍去病便英年早逝了。

这位名震天下、威震草原的大英雄就这么去世了,

九年之后,随着另一位英雄,大将军卫青的离世,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此后匈奴掘土重来,然而已经不复当年之盛,再也不能对汉朝造成真正的威胁了。而这都是霍去病和卫青的功劳,他们值得被后人记住。

霍光和霍去病有没有关系,有何依据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祖籍河东平阳(山西省临汾市西南)。西汉时期赫赫有名的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被封为冠军侯。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善于长途奔袭作战,果敢勇猛,积极推行“大迂回和大穿插”的战争思路,多次有效击退匈奴的进攻,使匈奴由之前对西汉的“攻势”转变为“守势”。

????可惜!天不假年,元狩六年时霍去病便早早离世,年仅24岁。汉武帝悲痛万分,为彰其功,追谥他为景桓侯。

??????????霍光,字子孟,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早年时,由其兄长霍去病保荐入宫,充当宿卫宫廷的郎官,开始步入政坛。

?????由于霍光本人的性格原本就沉稳,内敛含蓄,加之他深知自己不是靠着真才实学进入宫廷,而是走了霍去病的“后门”。所以,为人处事更为低调,严于律己,心无旁骛,勤勉规范,开始逐渐赢得了汉武帝的信任。

《汉书·霍光传》记载:“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

????????英明神武的汉武大帝步入晚年的时候,变得性格乖张,孤僻难测,对于自己一手悉心培养的太子刘据都不再相信,在“巫蛊之祸”中逼其自杀,之后却又开始痛心不止。

????????痛定思痛之后,汉武帝刘彻有意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接手老刘家的江山社稷。刘弗陵虽年幼,但聪慧伶俐,体魄健壮,武帝对他寄予厚望。他命人绘制“周公辅成王”的画像交给霍光,几乎是公开的表达了传位刘弗陵和要求霍光辅政的意愿。

????????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刘彻去世,享年70岁,谥号为孝武皇帝。刘弗陵正式登基称帝,成为汉昭帝,霍光则接受汉武帝遗诏进封为大司马大将军,与金日磾、上官桀等人共同辅政。

霍去病为什么不把肉分给手下吃

你好,作为一名将领,霍去病可能会考虑到更重要的问题,如保持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在旅途中,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食物,可以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和能量,但如果分配不当,可能会导致手下的不满和缺乏士气。

因此,霍去病可能会选择保留肉来激励和鼓舞士兵,在必要时分配给那些表现出色的战士或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好了,关于剑三霍去病墓任务详解和霍去病逝前的权位超过了卫青,但为什么他的墓葬会安排在卫青之后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热门推荐

合集推荐